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改革方案
為了進一步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更好地選拔人才,根據《教育部關于普通高中新課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安徽省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的實際,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逐步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擇優選拔人才;循序漸進地推進高考改革,確保公平、公正,維護社會穩定。
二、基本目標
建立和完善對普通高中學生的綜合評價制度,并逐步納入高校招生選拔評價體系。加快建設在國家指導下全省統一組織實施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切實做到可信可用,逐步發揮其對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管理和監控,對高中學生學業水平和綜合素質進行全面、客觀評價,以及為高校招生選拔提供參考依據的作用。
進一步深化統一考試內容改革??荚噧热輰崿F與高中新課程內容的銜接,進一步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考生實際,注重對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
進一步推進高等學校選拔錄取模式和方式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國家統一考試錄取基礎上的全面、綜合、多元化的考試評價制度和高等學校多樣化的選拔錄取制度。
三、項目設置
2009年統一招生考試模式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
(一)統考科目
統考科目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指語文、數學和外語三個科目,其中數學分為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文科綜合”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和地理等學科;“理科綜合”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學科。
統考科目考查該科目必修與選修Ⅰ的內容,其中選修課程的總分值原則上不低于10%,均設為必做題。
文科傾向考生統考科目組合為:語文、文科數學、外語和文科綜合;理科傾向考生統考科目組合為:語文、理科數學、外語和理科綜合;藝術、體育類考生可選擇文科傾向的科目組合,也可選擇理科傾向的科目組合,再加考相關術科。
文科傾向考生統考科目組合為:語文、文科數學、外語和文科綜合;理科傾向考生統考科目組合為:語文、理科數學、外語和理科綜合;藝術、體育類考生可選擇文科傾向的科目組合,也可選擇理科傾向的科目組合,再加考相關術科。
(二)學業水平測試
學業水平測試設語文、數學、外語、人文與社會基礎、科學基礎和技術素養等六個科目。應屆考生必須參加所有科目的測試。
語文、數學和外語測試范圍為該科目必修學分所規定的學習內容。
“人文與社會基礎”測試范圍為思想政治、歷史和地理等學科必修學分所規定的學習內容。
“科學基礎”測試范圍為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學科必修學分所規定的學習內容。
“技術素養” 測試范圍為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學科必修學分所規定的學習內容,其中信息技術實行上機測試。
從2010年開始,將選修內容納入學業水平測試的范圍。
(三)綜合素質評價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從公民道德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實踐與創新、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六個方面分學年進行。評價以學生主要行為表現的實證材料為依據,按照各方面的評價標準,由學生本人、同班同學、任課教師共同完成。學生自評權重為20%,學生互評權重為40%,教師評價權重為40%。每個方面的評定結果以等級方式呈現,其中“公民道德素養”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其他五個方面均分為A、B、C、D四個等級。
學校在高三第二學期根據學生三年的表現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并上報評價結果。綜合評價結果及其實證材料進入考生檔案。
四、考試及成績呈現
(一)統考科目考試
(二)學業水平測試
科目 |
考試時間(分鐘) |
分值(分) |
語文 |
150 |
150 |
數學 |
120 |
150 |
外語 |
120 |
150 |
文科綜合/理科綜合 |
150 |
300 |
總分值 |
|
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