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為國器”為桐中校訓。其中“國器”顯然是以愛國為基礎的,且其體現在方方面面。如升國旗時,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挺直脊梁,我們會行注目禮,我們心中會涌起自豪與驕傲。
遙望古今的歷史長河,
我們會悲嘆林則徐的調任;
我們會感慨孫中山的退賢讓位;
我們會驚嘆抗戰歲月中英雄們的犧牲。
因為他們的赤子之心已穿透時空,來到我們的心旁,將我們感染。
當然,愛國不是空口流出來的。它需要我們的熱忱,它需要我們的忠誠,它還需要我們的信心與希望。梁啟超曾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歐洲,則國雄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眹业膲粝搿袊尿v飛,將需要我們擁有這種赤誠之心。
愛國是從小熏陶出來的,它不是一朝一夕所誕生的。它是造成年傳承下來的。在中國這個大家庭,在民族中,愛國教育是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并綿延五千年的一大功臣。
9月3日的閱兵儀式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70年其實很短,它只是歷史的一瞬,70年它又很長,它是人的一生。歷史別無所求;它只要我們銘記,銘記歷史,撫者先烈,讓愛國的傳承代代相傳。